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3-09-11

文/王英雄

美国西岸时间9月9日早上9点(北京时间10日凌晨0点),苹果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iPhone 5C和iPhone5S两款新手机。发布会结束后,该公司股价跌幅扩大,以494.64美元收盘,下跌2.28%。

这次发布会展示的iphone5c和iphone5s的产品细节,我这里不再多啰嗦了,相信你已经看得够多了,没看过的话随便找个科技网站都是一大把。我这里想说说为什么导致股票大跌。股票价格体现于对于发布会的预期。大涨即意味着高于预期;大跌即意味者低于预期。

1、苹果的保密工作做的越来越差

回想当年乔布斯的时代,那个时候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很少有人能够获得一星半点的关于新产品的内容。我还依稀记得曾经有个富士康的员工因为丢了生产线上未发布的手机,最后跳楼的事件。而这次发布会之前,iphone5c/5s 名称、样式、外壳、颜色,统统都被曝光,丢个底掉。像被人扒了内裤看明白了一样。保密工作做不好,反映什么?内部管理的混乱。

2、产品毫无新意

这次发布会在苹果总部(位于硅谷库比蒂诺)礼堂举行,这也是近年来苹果最短的一次发布会,全程仅1个多小时,此前盛传的iwatch、新版iPad mini及新款Macbook等产品并未出现,只有iPhone 5c及iPhone 5s两款产品亮相。这次发布会唯一有点亮点64的CPU,还算是有点诚意。其他什么指纹识别、IO7、彩壳都没有新意。有人这样调侃iphone5s 的颜色——高级黑、有点黄、金正银。

3、普遍认为价格定价失败

在开发布会的同时,苹果官网更新了中国行货iPhone 5c/5s的价格,前者售价4488元人民币,后者售价5688元人民币。这一毫无竞争力的价格在中国各类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的不满。类似的声音也在全球各地开始蔓延,在美国iPhone 5c的裸机价格被定为549美元,与iPhone 5s的差价仅为100美元(649美金),同样缺乏吸引力。

4、重视中国市场,但是不懂中国

虽然这次苹果表面上很中国,要在中国单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的第一区里有中国,但实际上苹果跟所有的美国公司一样,不懂中国,要知道在中国小米都卖出白菜价格,苹果还守着自己的黄金价。

看看上图这个文案“全新iphone现已问世 全新iphone也已问世”,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说的重视中国但不懂中国了吧。

好吧,祝愿苹果不要成为“彩壳随心换”的诺基亚。 (新浪博客独家稿件)

2013-08-08

自媒体人的未来在哪里?

(文:王英雄)

很久很久不写文章了。究其原因:一是没时间;二是之前写的够多了,不知道再写未来在哪里?

好吧,“原因一:没时间”是找借口,真想写怎么会没有时间。后面那个原因才是一直困扰我的。这次微信5.0上线,公关帐号被弱化,更加加深了我对“自媒体人”未来的思考。

自媒体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自媒体,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身在其中的自媒体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追溯历史,“We Media(自媒体)”这个概念最初由谢因• 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斯(Chris Wills)这两位美国学者提出。 2003年7月,他们在出版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称:“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 “经由数字科技”,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仅仅是自媒体的载体,早先的博客、个人网站,现在的微博、微信、APP以及社交网站。

自媒体的有几个重要的特性,一是:都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自媒体是副业,这些人大都有其他正当主业。比如早期自媒体人洪波,早前在Donews做主编;号称收入很高的自媒体人程苓峰之前在腾讯就职。二是:自媒体的发表渠道依靠其他人,自己不可控。比如博客(新浪博客由新浪控制)、微博(新浪或腾讯控制)、微信(腾讯控制)。不可控,决定了收入和控制权都大权旁落。

这两个重要的特性决定了自媒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自媒体大都难以商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变现”问题。

自媒体也可以产生一小部分价值,比如稿费和软文收入,这些收益跟作者的付出是绝对不相等的。这就造成了,很多成功的自媒体在“成名”后,很少写文章,比如早期@洪波、@刘兴亮、@米晓彬文章量都大量减少。以洪波为例,最近一篇文章是几年Google reader,再早的文章是2011年的了,他已经有两年不在写文章了。  原因大家都很明白,自媒体只能够“自我成名”,不能够产生效益。

早期科技圈自媒体人的现状

讲几个自媒体人的例子:

1、转型咨询、公关市场,不再以自媒体为主业。

早期自媒体人洪波开了5G咨询公司,刘兴亮则周旋于各大公司间做咨询和传播生意,最近在做新媒体天使会。《商业的常识》一书作者审音,开了家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社会化媒体营销探路者。我本人-王英雄,在经历过几家大公司的工作经历后来美国硅谷,接触美国主流的科技生态,从语言学习开始一步一步的走向世界一线科技圈,不再以自媒体人自居,也不在以自媒体为副业。

2、被大公司挖掘,混迹于公司,依然是自媒体。

米晓彬,原来天天写文章,现在被360招安,依然自媒体,但文章量大大减少。陈中原搜狐it的副主编,现在是桔子酒店市场总监。依然活跃在自媒体圈。

3、自媒体成长为“媒体”,公司化运作,是否成功,在路上….

典型代表,程苓峰成立了自己的云科技媒体后,公司化运作。但公司能否成功生存,要看公司的运作情况了。

海外的自媒体之路

美国有个博主—— 西尔弗“鲍勃拉诺”。之前在是棒球选手和球队前程分析机构Baseball Prospectus (BP)的分析师。2008年3月,他自己开博客,起名为“538”,即美国选**举人票总数。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前瞻2008年民**主党推举总统候选人的初选结果,事后证明其准确性超过一些专业民意调查机构。民调预计北卡罗来纳州的选情胶着,胜负难料,而其直言奥巴马将以领先十三四个百分点胜出,结果果然如他所料。“鲍勃拉诺”和“538”博客由此名声大振。2008年,美国大选,他除了正确预测49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总统选举结果,西尔弗还说对了所有联邦参议员选举的获胜者。

因为其博客精深的分析加上准确的预测,他2010年被《纽约时报》网站收编,并带来大量粉丝。今年大选落幕前几天,“538”访问量占《纽约时报》网站选举板块总访问量20%。2009年,他成为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影响力最大的100人”之一。

2012年美国大选,他对各州选举结果预测全部正确。  西尔弗在《信号和杂音:为何大部分预言说错,而小部分没有》 成为亚马逊网站畅销书,登上《纽约时报》非小说类作品畅销书榜。

还有一个著名的科技博客 Om Malik ,之前是业余时间写博客,后来2005年下海自己创办了http://gigaom.com/ 的科技媒体,现在也经营的风生水起。一年营收会在千万美元级别。

自媒体人的未来?

自媒体不会产生直接的收益,这导致自媒体状态都不会太过长久,据我观察不会超过5年,不会有自媒体做主业的人存在(或不长久)。自媒体人有两条重要的路径发展,一条继续在媒体的康庄大道的上前行,自己成立一家真正媒体,并且能够有营收,有收入,能够生存。或者进入某些大媒体成为专职媒体人员,领工资。另外一条路,转行做跟媒体相关的生意或者工作,比如咨询公关、公关公司、投资公司等等。但不建议媒体人去创业、做实体,因为媒体人太过关注于新鲜事物,不能聚焦于埋头苦干的。这可能是自媒体人天生的媒体优势也是天生的创业弱势。(王英雄 8/8/2013 撰写于硅谷)

2013-04-24

硅谷消息称分布式人力翻译网站Gengo获新一轮1200万美元融资,中文报道如下:

在线翻译服务网站Gengo拥有 7,500 名预先筛选和分级的译员,提供 33 种语言的翻译服务,日前已完成 12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 Intel Capital 领投,Iris Capital、Infocomm、NTT-IP 和 Saudi Telecom Ventures 跟投,前投资者 Atomico 也参加了此轮投资。Gengo 之前共筹集了 680 万美元的资本,其中包括 Atomico 和 Dave McClure 的 500 Startups 领投的 525 万美元 A 轮融资。McClure 也是 Gengo 的董事会成员。

Gengo 的创始人和 CEO Robert Laing 表示,许多电信业的公司参与 Gengo 的本轮投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Gengo 带来的全球机会”。Laing 在今天的公告中写道,“能够与 Intel Capital 牵头的来自亚洲,美国,欧洲,中东投资者一起工作,我们感到非常激动,他们具有全球经验和帮助创业公司成长的良好记录。”CTO 和共同创始人 Matthew Romaine 补充道:“科技是大规模人工翻译的重要组件,所以能够与有 Intel Capital 血统的公司合作非常令人激动。”除了视频,Gengo 也看到了旅游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巨大翻译需求,一些“领先的电子商务、在线旅游、社区门户网站”也是由 Gengo 的平台支撑的。Gengo 计划利用新一轮的资金加速其全球扩张,改善其翻译平台,并提高翻译的速度。

Gengo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他又是怎么运作的? 他的价值何在?下面为你解答。

Gengo是一个付费,人力翻译的高品质翻译网站,主要针对于商业用户,在这个全球化世界里,人与人的交流计划剧增。但因为语言的原因,沟通成为了极大的障碍。很多跨国公司或者国际贸易的公司,有巨大的语言翻译的需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旅游这些行业。而精准翻译成本巨大。这样的土壤自然就酝酿Gengo产生。

Gengo采用的是人员分布式的翻译,简单一点说,是威客网站的翻译专业版本。他在网站公开招募翻译员,这些翻译员只需要通过测试,即可成为一名翻译.按照他们的网站的说法,成为他们的在线翻译,有很多好处.比如工作时间自由/不用考虑结算问题,由Gengo负责/工作压力不大等等.

Gengo在保证质量上,第一要求是母语翻译,翻译员只能翻译为自己母语的内容,这样保证了质量,且Gengo有审核团队,会对翻译后的内容进行审核.

另外,Gengo开发API,允许各种CMS嵌入,再加上 Youtube 已经在一年前就采用他的系统来做有偿翻译字幕,他的商业前景无限.且采用分布式的人员(威客模式)的网站最大的好处是把很难控制的人力成本,做到极致的最优化.这样的模式会慢慢淘汰掉所有专职翻译的翻译公司.

翻译市场虽然在整个TMT行业是一个小行业,但是每年也至少要创造200亿美金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市场份额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按照某著名的寓言,未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一定会被互联网改变,翻译市场正在被Gengo改变中.

PS,

1/ Gengo的printerest帐号上有各样的翻译员工的头像,虽然有美女帅哥,但也有各类大妈和家庭主妇.

2/字幕组的那些神翻们,看到这个业务,还不赶快注册个帐号,赚外快吧.

3/Gengo来源于威客的模式,这是可以启发我们做些其他的深度威客服务,也许下一个1200万投资就是你.

—————————

版权所有,本文章来源于位于硅谷的王英雄提供, 转载请先联系本人.

2012-07-26
苏宁易购不易购,遭遇临时涨价、一月未送货
(文:王英雄)


前几日回岳父家,妻子说要给岳丈新房子买个小冰箱,按照老婆大人的本意老家属于小地方(徐州新沂市区)直接在实体店买即可。我说互联网时代这么发达了,在网上买,能下单就能送到家。去京东看了一下,大家电此区域不能配送。决定去当地有实体店的苏宁易购试试。

我先在苏宁易购选中了一个小冰箱,价格为1099元,后去其他的网站比较了一下,都没有这款合适。决定下单买个这个冰箱了,就在下订单付款时发现这款冰箱居然涨价到了1199元(前后不超过半小时),打电话问易购客服:“易购的价格是适时调整的吗?一个小时前的价格居然不一样”。客服的答复很干脆:“易购的价格是实时调整的,以下订单的时间为准。”

既然选好了这款冰箱,虽然涨了100块钱,但是还能在接受范围内,下订单并支付了货款。(顺便说一下,这款产品不是限时特价,易购也没有给认识涨价之类的提示)

谁知道下过单,货物就是迟迟送不来。

首先是,我下单是在6月24日,送货时间居然是7月14日。这个时间是三周的时间,我致电易购客服,问了原因,客服居然说没有现货,正在订货中。我说为啥不在我下单的时候提醒我这个没有现货?客服答复叫我苦笑不得,“你等不了就退货吧。” 我权衡来权衡去,既然我跟老婆都打了保票说在网上购物没问题,那就别自己打自己的脸了。跟老婆商量后,老婆同意了我的意见,暂时先等等。

7月12日的时候(7月14日为送货日),我致电客服,客服说:“货物已经发到徐州了,14日可以送到”。

7月14日下午还没有送到,我又一次致电易购客服,客服没有任何解释和答复,然后把我电话转到了徐州苏宁。徐州苏宁的工作人员跟我讲了一大堆“什么商家问题”,“什么订货问题”,我说你讲的这些都是你们内部的问题,和我无关,既然我已经付过款了,就应该按照网站显示的时间给我送到。苏宁人员让我再次做个选择  1、退货 2、她马上去跟厂家订货(易购的系统有多差,我终于了解了)。我说我等了你们这么久了,我到底看看能不能给我送货。这个工作人员后来跟确认7月23日送货,我说好,我问如果送不到怎么办?她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有问题,会提前打我电话。

7月23日,冰箱依然没有送到,我登录苏宁易购的网站,看了一下送货日期从23日改到了月30日,我无语了,我也不打算再打客服电话,因为客服解决不了问题,我打算一直等下去,直到苏宁送货为止,看看苏宁能不能破中国网购最迟送货记录。到时,我会制作一个“中国最慢送货网购电商”的锦旗送到苏宁总部,如有可能的话,我会亲手将这个锦旗送于苏宁电器的董事长张近东先生手中,以感谢苏宁能够以中国现今为止最慢的送货速度完成跟我这宗预付货网购交易。

心路历程如下:
1、6月26日下午3点下单,系统显示7月14日送货
2、7月14日未送到,工作人员的通话得知徐州无货,之前3周内也没有订货。
3、承诺7月24日送货,并承诺7月24日如不能送货,会提前通知并解释。
4、7月24日依然不见送货,系统显示7月30日送货,且没有提前电话通知并解释。
5、至发稿为止,依然未送货。


有图有真相,请见下图:






我费点心,总结给苏宁易购点建议:

1、没有现货的商品,应当下架。或者像其他购物网站一样,明示“暂无现货,订货在途”。
2、价格调整的时间最好是在顾客少的时候,比如晚上。或者有规则,比如“一天内不得调高价格”。
3、承诺送的货,就一定要按时送达,不能送达的请一定要跟用户解释清楚。
4、客服应有首问负责制和投诉负责制,解决问题中拒绝互相推诿。
5、避免非客服跟客户直接沟通,比如:徐州苏宁工作人员来解释问题,非常不专业(他没有任何客服经验。)
6、应当加强内部的ERP系统的建设,现在系统不能够准确预知货物的到货时间。电商拼在内功,内功是什么,当然是你的系统够不够强大,能不能准确算出各种各样的预测数据。
7、对于特殊的情况,应该有越级预警系统,以便更高层面能够获悉问题。
8、重新制定各个部门的KPI,以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建议,我会打印出来跟锦旗一起亲自送到苏宁总部。

2012-07-09

腾讯网73日进行了首页改版,这是腾讯网第三次改版,之前版本一直从2008年使用至今已经接近4年的时间了。这次改版新首页整合了门户、微博、视频内容,着重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可视化、社交化、移动化等需求,朝着下一代的互联网整体发展方向前进。

首页改版从页面上看主要体现了几个方面:

1、搜索被放置在页面内容最上方,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体现了腾讯对搜索的重视。

2、页面长度缩短了11%,体现了极简风格,阅读体验提升。页面采用的是不完全的宽屏,两侧都留出较大的空白空间,让人感觉虽是满屏但是感觉不会很拥挤。

3、三列布局,左侧两列是主体内容,右侧的一个窄一点的列是特殊功能和广告等。从主体内容和功能列的比例和从左至右的顺序来看,这更符合阅读习惯。改版之前的站内导航区放置在右侧。(这体现了运营思路的变化,之前腾讯网更多是QQ的官网,现在则更多是门户。)

4、页面完全采用了div+css的重构,提升了整个页面的下载速度,取消了原有十色变换功能,变色功能纯属摆设,意义不大,新页面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整个页面增强了用户体验。

5、页面内的字号采用了12px字体,相应增大了字间距。字体颜色由原来深灰色的“#2f3a30”的,变为更浅一点的“#2d374b”,整个页面让人看上去更加舒服。

6、内容排版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第一屏:顶部登录区、搜索区、站内导航区、通栏广告、国内要闻、今日话题、QQ导航区;第二屏:要闻、视频新闻、腾讯微博;以下几屏分别有 财经、股票、娱乐、视频、科技、汽车、房产、女性、时尚、博客、读书、教育、儿童、文化、社会、游戏、公益、生活服务、视觉、底部通栏广告、脚注。从整体看页面内容排版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是加大了微博的内容,并且按照3个时间段对微博进行了实时分割。充分体验了自媒体的重要性。

门户模式是从1994年雅虎成立至今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早期的门户主要通过罗列海量新闻满足用户对资讯的需求。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社交网络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正在深刻改变每个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和路径,微博等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对传统门户网媒发起挑战。目前美国用户在社交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为总时间的16.6%,而门户网站则为16.7%,预计今年内前者将首次超越后者。同样的趋势也发生在中国。

这次腾讯网首页改版,新首页将以“登录态”为用户阅读的常态,并以此为载体满足用户个性、便携和社交需求。而按照腾讯对下一代门户的理解和设计,未来的腾讯网不仅将融合文字、链接、视频、微博等多种形态的展现形式,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向其推送最适合的内容。同时,在移动互联网上,构建由多种资讯APP、手机腾讯网和PAD版腾讯网搭建的产品矩阵,覆盖移动人群并根据需求提供细分化的媒体服务。

社交化、移动化的媒体发展趋势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在形成新的用户习惯和倾向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数据。用户对资讯的偏好不仅和兴趣相关,也和用户所处的阅读场景、资讯的关联性等其他维度相关,而基于这些维度的日常数据积累和挖掘,腾讯网进行用户阅读推荐,形成最充分的阅读闭环。

这次首页改版,腾讯希望从自己的7亿海量数据中挖掘、分辨出用户的行为模式、兴趣偏好等,真正将“个性化门户”变成现实。

2012-05-18

昨天早上来了看了一篇由 @电器仔007 发的微博,来攻击小米的质量的微博,微博的内容如下:

从内容上看,主要表明小米的返修率很高。我看到这条微博就感觉有问题,1、小米没实体店。

2、返修率如果有15%,那任何一家硬件厂商都要从姥姥家赔到舅舅家。 3、苹果利润高?

大家都知道iphone是靠卖配件和贴膜赚钱的,iphone的利润率(不是利润)是所有手机里最低的。4、诺基亚的话术返修率是15%谁信呀?

小米随后发布了一条微博并由雷军转发。

小米表示: 1.这个号明显水军号,没有任何实质内容。2.小米手机没有任何实体销售通路。3.小米手机全部是认证维修点维修。

5月17中午 @微博管理员 对此事进行了辟谣。证实图片中所涉及的公司并没有小米手机出售。

分析这个 @电器仔007 转发情况,主要是通过两个 大号转发的,一个是 @全球热门排行榜 另外一个是 @我们爱讲冷笑话

这条微博最初的转发是由 @全球热门排行榜 第一个转发的,其后这条转发被删掉,但是从第二条转发来看证据非常明显。(见下图)

这明显是人为操作的痕迹,从分析@电器仔007 来看,这个微博前期主要是转发各种微博,后面主要在发送一些娱乐消息,根本就不关注IT类的消息,也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看上去十分像一个水军控制的微博。

最重要的是 @全球热门排行榜 没有关注 @电器仔007 ,这条微博 @全球热门排行榜是如何看到?并在第一时间转发的? 这值得人们深思,估计我不说大家也非常明白。你懂得!

2012-04-17

为什么iPad-WIFI版无3G模块也可以准确定位?

(文:王英雄)

经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iPad-WIFI版无3G模块也可以准确定位?使用IPHONE定位时,只需要大约2秒钟,所在的街道就立刻闪现在屏幕中央了。难怪乔布斯也说:“It’s really cool”,这个功能确实神奇呀。以前基站定位和GPS定位,不是定位时间很长就是误差能大到上千米,而iPhone定位出的中心点距离我所在也就是几十米。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搞明白iPad和iPhone的定位原理。先说一下iPhone是怎么定位的?我来解释一下,iPhone能够通讯和定位有三种途径,分别是GPS、运营商基站、WIFI热点。分别来看一下。

*GPS: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是美军研制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一共有24颗卫星组成。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能够看到3颗以上的卫星。GPS定位的主要特点是全球真正的定位唯一,定位精度最高可以达到1-5米的级别,缺点是必须在户外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灯的地方且定位时间较长。

*运营商基站:运营商基站信息有其唯一编码的存在,所以可以很快的定位出其大概位置,精度为1-5公里。好处是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只要有运营商基站的地方都可以定位。

*WIFI热点:WIFI本身不带定位能力,但WIFI的三个特点,一是WIFI热点很少移动,二是所有的WIFI都会有全球唯一的标示——MAC地址。

我们每个人的iPhone手机实际上是Apple地图系统的信息收集器,当我们在户外时,手机就会把你收集到的WIFI的MAC地址、GPS位置信息、运营商基站编码同时发给Apple服务器。服务器就知道这个路由器的准确地理位置。那么以后没有GPS的设备用此路由器的MAC可以实现定位。

有人要问?如果我并没有链接WIFI是不是就得不到位置信息呐?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iPhone在找寻WIFI的SSID的时候,就能够获得WIFI的MAC地址,也就是说WIFI免费给iPhone提供了位置标记,无论有没有连上这个WIFI。即未连接的WIFI一样可以获得此WIFI的MAC地址。

有的哥们还要问,为什么我们在办公室里也可以定位,但定位是写字楼的门口? 这也是一个好问题,原因也简单,Apple的地图系统有一套算法,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走着,进入写字楼,连上你办公室的WIFI,且你的基站信息表明你没有离远,而且和你有同样行为的用户有很多,那么服务器认为你办公室的WIFI的位置在你的写字楼门口。

我们的iPad(WIFI版) 虽然没有3G模块,也就是没有运营商基站信息,但是一样可以很准确的定位,原理是iPhone联网时把相对应的环境信息(WIFI的MAC地址)传给服务器,每个iPad只要能够上网并在后台把WIFI的MAC地址传给服务器,服务器自然能够反馈当前WIFI的准确位置。也就是为什么iPad-WIFI版无3G模块也可以准确定位的原理。

Apple实际上采用的是Skyhook公司的技术,这家公司好像最近在跟Google就这个技术打专利官司。这种技术虽然受服务范围限制,而且没有方向、速度等数据,不能导航,更不能离线使用。不过它有比GPS更优越的地方,就是在人口、楼群越密集的地方,使用的效果会更好。GPS启动时间长,在室内是无效的,天气不好的时候表现也欠佳,楼群太密集的地方也不太好用。而这些因素都被WIFI定位克服了。

另外关于GPS的几个吐槽:1、GPS虽然非常准确,但是因为在国内由于有个神秘的“有关部门”,行政上要求地图必须有偏移。造成GPS和地图位置的偏差。2、GPS卫星向手机发送的信息是单项传输的,GPS只给用户传播当前准确时间,用户用几颗卫星的时间差计算出当前位置。3、因为需要高精度,所以GPS计算位置的时候会用到很神奇的相对论知识用来修正位置偏差。4、GPS定位在3颗星工作时可以位置,在4颗星定位时,可以定位海拔高度(登山爱好者的挚爱)

2012-03-14

百度乐活的机遇与挑战

(文:王英雄)

爱乐活 www.leho.com)是百度有啊从百度分拆和改制而来,模式与奇艺类似。百度是其投资人和流量供给方,乐活是独立公司,其股东还包括IDG和启明创投。

关于爱乐活的前世今生,我不再多废话,有兴趣的看饶宇锋的大作 《揭秘百度分拆有啊真相》http://t.cn/zOflsrw 。乐活要解决的是百度每天7亿次搜索中大概2成多关于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服务信息”,(如:婚嫁、母婴、培训和家政)流量变现的问题。

乐活的目标是致力于解决本地生活服务和O2O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本地生活服务的互联网想象空间很大,本着那句“未被互联网改版的行业一定会被互联网改变”的预言,本地生活服务属于这一类业务。但生活服务行业在中国互联网业内是个苦活、累活。比较有代表的大众点评网,做了9年,现在还在依靠那个不靠谱的团购模式生存。还有58、赶集每天都在为那个几块钱的信息置顶费而努力。

乐活虽然有百度的天然流量优势,但依然有几个巨大的挑战。

1、本地生活服务听上去很多,房地产、旅游酒店、餐饮、教育培训、代驾、搬家、家政、月嫂、保姆、婚纱摄影等等,但实际上现阶段能够有营收的无非几大类产品,而这几大类恰恰被百度之前分流,并不在乐活的战略里,如房地产已经跟乐居合作,旅游酒店合作伙伴是去哪儿。而剩下的餐饮、培训、搬家、家政都是苦活累活。且有些关键词已经被百度深度挖掘,比如“搬家”这个关键词。

2、中国的本地服务企业规模都较小,竞争也最惨烈,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当口今天是餐馆,隔三个月就成了美容美发店的情况,这对于乐活要做的“靠谱信息”的目标是更巨大的挑战。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信息采集和更新的成本跟从这些小商户收取信息费收入的比值。

3、服务方式上的挑战性,乐活采用电话转接收费的模式。电话转接按效果付费,这有点像114,互联网本身是公开性,用户能够找到商户的直播电话,为什么还要拨打转机付费的电话?

4、乐活的产品展现采用的是Pinterest的瀑布流形式,类似美丽说的样式,美丽说可以直接给商户带去商品销售链接,而乐活带去的推荐链接的效果不好评估,不好评估即不能良性收费;乐活带去的销售链接不容易形成在线消费,本地服务客户和商家在线下交易了,如何说服双方线上交易。这都是不好解决的问题。

本地服务的市场是巨量市场,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能够把商户或者用户解决一些问题,并能够从中获取收益,都是一个巨大商业机会,只是限于现在中国的环境,交易额度本身偏小、诚信问题、店家意识、激烈的竞争环境等等,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团购本身是一个解决本地服务的方案,但从实践上看,这个模式在中国现今阶段未必是成立的。这一切的因素都预示着乐活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

2012-03-12

优酷和土豆合并了,这对冤家,终于走到了一起。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分众和聚众合并的事情,后来证明分众的合并是个正确的决定。这应该是2012年最大的互联网圈内事件了,视频市场老大和老二在多年争斗、竞争、官司中,发现打来打去根本没意思,最好的办事是一起去赚客户的钱。这才是生意的真谛。

1、两家合并的原因很简单,都上市了,都有点钱了,都面临者资本市场更大的压力,抱团取暖吧
2、土豆(优酷)的股东们想套现? 还得再等等,没这么容易可以脱身的,除了王微
3、视频版权的价格不是降低了,而是短时间内会提高,原因很简单,有个有钱的主又来了
4、土豆跟优酷的合并还早者,不过裁员是迟早的事情,在第一线的兄弟们量力而行吧
5、土豆和优酷合并不会对业内产生多大的影响,该去土豆的还会去土豆,想去优酷的还会去优酷
6、土豆员工先别高兴,虽然被溢价收购,但需要新公司赚钱才能算。
7、据传宣布消息的时候,优酷员工当时欢呼一片,土豆员工略显震惊。新公司将由古永锵担任CEO,王微拥有董事会席位。合并后,双方的人事架构不可避免将进行调整。
8、土豆网收盘涨12.50%  优酷网收盘涨1.05%

9、@王冉 网络视频领域新一轮洗牌即将开始,最后这个行业将剩下不超过四个主要玩家,交易后优酷土豆成为1/4的可能性终于超过50%。不要低估‘腾百狐浪’的后劲,不要忽视电视那块屏和用户付费市场。

10、@于国富律师 土豆与优酷合并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很多公证白做了,部分律师费白付了。这些损失都值得,因为各自可以免费播对方买的片子了。最不愿看到这一幕的,恐怕是影视分销商吧

11、@Fenng   优酷和土豆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不用列什么信息图对比两家公司的各种数据了。最大的差异,古永锵是玩财务的,王微是玩文艺的,这个背景决定了两家公司的巨大差异。

12、@龚宇:长舒一口气,终于,美好的明天忽然更加清晰爱奇艺

13、@陶闯:【优酷vs土豆】这两家合并之事可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我在去年就谈到2012是视频整合之年,两家UGC公司的剧烈竞争导致了最后的。这一合并对网页端视频类公司有很大挑战,包括SOHU和QIYI。但对PPTV和PPS客户端影响有限….. (此人为pptv ceo)

14、@陈中:#优酷土豆合并# 之预测:①土豆CEO王微将淡出新公司管理,仅保留小股东和董事席位,按照他气质,捣鼓个娱乐公司写写剧本拍拍电影顺便泡泡小明星应当靠谱。②部门精简合并及裁员不可避免。③土豆网可能会消失,双域名与双品牌并行不现实。④土豆内部已禁止员工公开讨论,显然高层认为合并不是个好消息。

15、@陈中:#优酷土豆合并#之躺着也中枪公司:①搜腾讯奇迅:市场前两名合并,老三老四老五怎么办。个人判断,搜狐最受伤,正欲发力博弈之际遭此市场变局。腾讯本防御无所谓,奇艺有百度靠山,迅雷客户端也不错。②新浪躺着成为优酷股东。去年8月6600万美元购买土豆9%股份,按合并协议,将拥有约2.6%新公司股份。

16、@张筱颖儿: #优酷土豆合并#亲,优酷和土豆合了。,蒙牛看了眼伊利,新浪看了眼搜狐。360看了眼QQ,苹果看了眼安卓。韩寒看了眼方舟子,从此,我开始相信爱情了。

2012-03-05
智能互联网与搜狗
(文:王英雄)

最近一期IT龙门阵请到搜狗CEO王小川来做主题演讲,他讲的主题是“更智能的互联网”。我在这里把一些会上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
1、什么是智能?计算机下象棋比人更厉害的时候,那这台计算机在象棋方面的“智能”就超过了人。而智能的判断标准是”图灵测试“,”图灵测试“说简单是如果你用QQ聊天,对方是台机器,但是你发现不了,则对方这台机器即符合图灵测试的标准。按照这个定义来看,Siri倒是非常符合人工智能的标准。
—————————————-
—————————————-
2、智能互联网的三个层次
A、产品经理和互动设计
B、挖掘互联网的智能
C、向用户学习
—————————————-

—————————————-
3、第一个层次 产品经理和互动设计的层次
用输入法来解释,最早的输入法中的 ”词组“功能即这个层次,那个时候的输入法是比较词库,谁的词库够大,谁的输入效果更好。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产品经理的设计为主导的。
—————————————-

—————————————-
4、第二个层次是”挖掘互联网智能“
—————————————-

—————————————-
5、典型例子是 Google 当年使用的PR值来计算每个互联网页面重要性。(现在PR值只占搜索引擎排序的30%左右的权重)
—————————————-

—————————————-
6、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搜狗收入法在新词、词频、语法规则方面的探索。
这个阶段已经从产品经理设计的阶段进行了升级,而是用技术挖掘的手段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

—————————————-
7、第三个层次是 向用户学习的智能
—————————————-

—————————————-
8、这个阶段比较具有代表性是 Google的广告系统。Google 广告系统甚至可以根据天晴来选择不同的广告进行投放,其原来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模型上的。大量的用户选择和大量的参数来计算哪个广告投放更客户。Google的数学模型的运算数据有10的19次这么多。
写出来大概是这样子 10000000000000000000 这么多数据。
这个阶段主要靠工程师来完成。
—————————————-
—————————————-
9、这里实际上对现有的中国互联网现有的“产品经理”文化提出了巨大挑战,“产品经理”是最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但未来的产品经理一定要配合算法工程师来共同完成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大信息量的应用面前。
—————————————-

—————————————-
10、搜狗的未来方向是更加智能的互联网产品
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A、分环境的输入法
B、互动搜索
C、探索引擎
D、无线互联网产品
—————————————-

—————————————-
11、 分环境的输入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 淘宝 搜索框里输入“qlz” 出来的是 情侣装
在 音乐 搜索框里输入“qlz” 出来的是 千里之外
在 图片 搜索框里输入“qlz” 出来的是 情侣照
在 视频 搜索框里输入“qlz” 出来的是 七龙珠
等搜狗出来这个功能之后,我一定会去用。
—————————————-
—————————————-
12、互动搜索
我的理解有点像百度的相关搜索,不知道搜狗会有什么独特的点。
—————————————-
—————————————-

13、第三点是搜狗探索引擎,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在当当上买书的时候就会出现评价以及当当优惠券。
设想一下,如果在豆瓣电影就直接出现相关电源的播放源,
如果在自驾游论坛会出现相关的自己组织信息,
如果在菜谱网站会出现相关餐馆的信息,等等。
—————————————-
—————————————-
14、 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这一部分王小川没有明说,估计是以Siri为代表的语音搜索
—————————————-